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校医院
   
 
  热点新闻
 
  预防保健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预防保健>>正文
患者血糖低于 3.9 mmol/L,但没有感到不舒服,需要处理吗?
2022-11-08 15:46   审核人:   (浏览次数)

低血糖有很多主观表现,这是人类一种自我保护机制,发出身体求救信号,提醒人们血糖低了,该采取措施了。假如没有这种保护机制,血糖低自己也不知道,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,后果将非常严重。

低血糖症概念

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、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。

非糖尿病的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 2.8 mmol/L 就属于低血糖标准,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 ≤ 3.9 mmol/L,即可称为低血糖。

发生低血糖症时身体有哪些「求救」症状?

1.最常见的表现

低血糖发作时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会释放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和一些肽类物质,表现为出汗、颤抖、心悸、紧张、焦虑、饥饿、流涎、软弱无力、面色苍白、心率加快、四肢冰凉、收缩压轻度升高等。

2.其他常见表现

有的人刚开始出现精神不集中,思维和语言迟钝,头晕、嗜睡、视物不清、步态不稳,可有幻觉、 躁动、易怒、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。逐渐出现骚动不安,甚至强直性惊厥、锥体束征阳性。严重的话会进入昏迷状态,各种反射消失。最后如果低血糖若持续得不到纠正,症状持续不逆转甚至死亡。

低血糖的危害

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

人类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,然而大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,仅够维持 5 ~ 10 分钟脑细胞功能,所以一旦发生低血糖就会出现脑功能障碍,严重者出现昏迷。

及时治疗可以逆转,持续 6 小时以上的严重低血糖症常导致永久性脑损伤,可导致痴呆,甚至死亡。

低血糖、低血糖症、低血糖反应

低血糖 ≠ 低血糖症 ≠ 低血糖反应,一招教你分清楚:

1. 低血糖

低血糖是一个纯粹的生化指标,只要人体血糖水平 ≤ 3.9 mmol/L,伴或不伴低血糖的临床症状,就可以诊断低血糖。

低血糖又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低血糖和无症状低血糖。若患者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,同时伴有低血糖症状(比如出汗、颤抖、心悸、紧张、焦虑、饥饿感等),我们称之为「有症状低血糖症」,若没有低血糖症状但测得血糖值 ≤ 3.9 mmol/L,我们称之为「无症状性低血糖」。

2. 低血糖反应

生活中还有一些患者,他们的血糖不低于 3.9 mmol/L,也就是达不到低血糖标准,但却有饥饿感、心慌、手抖、出汗、心悸等低血糖症状,我们称之为「低血糖反应」。

低血糖反应主要见于部分糖尿病的患者,血糖短时间内下降太快就会反馈性引起升糖激素(如儿茶酚胺等)释放增加,尽管这时患者血糖尚未达到 3.9 mmol/L,但患者一时之间难以适应,因而出现不适症状。

尽管低血糖反应血糖并不一定低,但也不可轻视或置之不理。原则上,低血糖反应应按低血糖同样对待,特别是老年人或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,一旦出现明显的心慌、出汗、手抖等低血糖症状,一定要及时检测血糖及心电图,如果确定是低血糖反应,则须及时补充适量的碳水化合物,以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,防止诱发心脑血管意外。

怎么判断低血糖严不严重?

低血糖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:①低血糖的程度;② 低血糖发生的速度及持续时间;③ 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;④ 年龄。根据症状,一般分为三种情况:

无症状 ≠ 不严重,无形杀手「无症状性低血糖」更凶险。

我们前面提到过,有些患者低血糖 < 3.9 mmol/L,但是没有任何症状,我们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,主要见于病史较长、低血糖风险较大的患者,以及感觉比较迟钝的老年糖尿病患者。

主要原因是身体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:

1)长期高血糖会损伤交感神经,使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;

2)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后,大脑会逐渐适应低血糖状况,不再发出预警信号;

3)某些糖尿病人由于合并心脏病而长期服用 β 受体阻滞剂,后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患者的低血糖症状。

生活中这类患者往往没有症状,不易被人或家属察觉,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状态,家人误认为是睡着了,而延误了抢救,甚至出现生命危险。所以说,没有症状 ≠ 不严重,对于一些老人家,无症状性低血糖就是糖尿病的「无形杀手」,需要提高警惕、及时处理。

哪些糖尿病人最容易发生低血糖?

具备以下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发生低血糖:包括传统危险因素和对抗低血糖的防卫机制减弱的危险因素。

1.传统危险因素

· 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过量、给药时间不当或剂型错误;

· 外源性葡萄糖摄入减少或延迟(如未正常进食, 隔夜禁食等);

· 内源性葡萄糖生成下降(如大量饮酒等);

· 葡萄糖利用增加(如运动等);

· 胰岛素敏感性增高(如减重后、运动量增加后、或血糖控制改善以及夜间等);

· 胰岛素清除能力降低(如肾功能不全等)。

2.对抗低血糖的防卫机制减弱的危险因素

· 内源性胰岛素缺乏;

· 有严重低血糖发作及(或)不能察觉低血糖发作的病史,近来发生过低血糖,运动或睡眠后;

· 降糖治疗过于激进(糖化血红蛋白过低、设定的血糖控制目标较低或血糖下降过快);

· 垂体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。

一表总结低血糖发作急救处理

低血糖的预防措施

1.合理饮食

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,应严格和长期执行。要强调控制总热量和平衡膳食,定时定量进餐,出现严重纳差、腹泻、呕吐及时到医院就诊,防止低血糖的发生。

2. 避免饮酒

糖尿病人应避免饮酒,因酒精会抑制糖异生反应,引起严重低血糖。

3. 适当运动

2 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,提高胰岛素敏感性,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。但运动要适度,避免空腹及运动量过大,运动时间不宜过长,如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及严重的微血管病变时不宜运动。

4.血糖监测

对于病情稳定者每 2 ~ 3 天查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各一次,根据情况调整用药,如出现心悸、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查血糖,以便得到及时治疗。

5.糖尿病教育

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糖尿病教育,进行日常生活指导,宣讲糖尿病知识,并让其认识到低血糖的危害及防止低血糖的重要性。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低血糖的症状体征,出现相应症状时要学会自救,不要盲目相信偏方及保健品。

告知糖尿病病人,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随身携带两件「宝物」,一件是食物,像糖果、饼干等;第二件是糖尿病急救卡片,上面注明诊断、家庭地址、联系方式以及用药情况,一旦低血糖昏迷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,便于抢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转自  王琴琴 丁香园心血管时间

关闭窗口
 
 
 
 
联系我们 | 返回首页 | 网站地图

Copyright © 2014-2015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  校医院  版权所有
学校地址: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