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,河北省进入初冬,天气日渐寒冷,昼夜温差较大,空气相对干燥,室内开始逐步供暖,人们户外活动减少,生活节奏也需随之调整。这一时期,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会悄然出现,如感冒、咳嗽、肠胃不适、情绪波动等。为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,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:关注天气变化,养成良好习惯,科学防护,健康过冬。
一
注意呼吸道健康,减少感冒风险
随着气温下降,流感、普通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进入活跃期,学校、托幼机构、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需多加留意。天气寒冷也容易刺激呼吸道,引发咳嗽、咽干等不适。
主要预防措施
保持勤洗手、咳嗽掩口鼻等良好卫生习惯,在人群密集、通风较差的公共场所(如地铁、商场、教室)应做好个人防护,可酌情佩戴口罩。
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~3次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
及时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。
二
关注心脑血管健康,平稳应对温差
天气转冷时血管收缩,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血压波动或身体不适,尤其是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同志,更应注意日常调理。
主要预防措施
注意防寒保暖,尤其是早晨起床和外出时,及时增添衣物,保护好头、颈、背部和四肢。
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健康记录者建议每日测量血压、血糖,做好记录,便于动态观察和医生评估。
饮食宜清淡少盐,晚餐不宜过饱,可适当进行散步、打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,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。
三
呵护呼吸系统,慢性病患者更需细心照护
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等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朋友,在冬季应特别注意避免冷空气刺激和呼吸道感染。
主要预防措施
外出时佩戴口罩,减少冷空气直接吸入,避免在雾霾或大风天气长时间户外活动。
室内可使用加湿器以保持适宜湿度,并定期清洁,防止滋生细菌。
坚持规范治疗,随身携带常用药物。
四
饮食有节,预防肠胃不适
随着天气逐渐转凉,诺如病毒在食物和水源中存活时间延长,其传播风险也随之增高,应注意预防腹泻、呕吐等症状的出现。
主要预防措施
注意饮食卫生,食物要煮熟煮透,尤其是海鲜、肉类等;生熟砧板分开使用。
不暴饮暴食,少食辛辣、油腻食物,避免给肠胃增加负担。
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,家庭餐具定期清洗消毒。
五
调节情绪,轻松应对“换季倦怠”
进入11月,日照时间明显缩短,光照强度减弱,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、疲倦嗜睡、食欲改变、注意力不集中等“季节性情绪失调”表现,这属于常见现象。
主要预防措施
尽量在白天多接触自然光,可选择上午或午后散步、晒太阳,有助于调节生物钟。
保持规律作息,早睡早起,睡前1小时减少使用手机、平板等电子设备。
适度进行快走、瑜伽、八段锦等轻中度运动,有助于缓解压力、提升心情。
六
安全取暖,预防一氧化碳中毒
11月,全省进入集中供暖期,但仍有不少农村地区采用煤炉、炭盆、燃气热水器等供暖方式,若通风不畅,存在一氧化碳积聚中毒风险。
主要预防措施
使用煤炉、炭火取暖时,务必安装烟筒并通向室外,定期检查是否堵塞或漏气。
使用燃气热水器时,确保安装规范,保持浴室通风,洗澡时间不宜过长。
一旦出现头晕、恶心、乏力等中毒症状,应立即开窗通风,迅速撤离现场,严重者立即拨打120就医。
十一月是秋冬季节交替的关键期
希望广大居民朋友
从饮食、作息、运动、防护等方面入手
科学应对天气变化
增强自身免疫力
让这个冬天温暖又健康